导师介绍 |
郑旭煦:“环境微生物技术”研究方向带头人。 郑旭煦教授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,教育部2006-2010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分委员会委员,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副主席;主持科技部项目2项,省部级课题8项,2010年获得科技部“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重大专项“十一五”——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课题1项;,是省级特色专业—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负责人,主持《化工原理》等2门省级精品课程,主编的《化工原理》(上、下)和《化学与社会》教材由华中科技出版社出版,并在有关高校使用。近三年主持国家科技部、教育部、重庆市科委、重庆市发改委资助的教学科研项目30余项,获得研究经费800余万元,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0余篇,其中SCI、EI收录20篇。申请发明专利20项,已获授权13项。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、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、重庆市科技发明三等奖各1项,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、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。
孙斌博士,研究员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 先后在以色列Bar-Ilan大学、德国Freiburg大学、荷兰Wageningen大学和美国Michigan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氧的活化与仿生催化氧化;寡糖、寡糖树枝状分子及寡糖纳米粒子的合成以及它们生物活性研究。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,其中17篇被SCI收录,引用累计超过100次。先后获得以色列Kort计划、德国DFG(德国研究基金)、HFSP-人类前沿科学计划(北美、欧洲、日本、澳洲联合项目)以及NIH(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)等资助。主持重庆市科委项目1项,教委项目1项,校内项目2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、863计划1项。
韦晓兰 教授,生物医学工程博士,硕士研究生导师,2012年任美国国家标准语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,重庆生物工程学会委员。 主要研究方向是药物筛选及生物化学新技术。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,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,主持教委项目2项,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,其中,SCI、EI等收录7篇,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发明专利2项,授权2项,获得省部级奖励一项。
陈刚,男,副研究员,硕士研究生导师,药理学博士,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。 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与尿酸代谢异常关系研究、代谢性疾病的药物防治药理研究。入选“重庆市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项目”,主持重庆市“企业科技特派员——百人计划行动”重点支持项目1项;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2项;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1项,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篇,CSCD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篇,参编教材和专著2部,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。
高雪,女,理学博士,副研究员,硕士生导师。 2007.7毕业于兰州大学,获理学博士学位。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,涉及西南特色药食两用植物来源的新活性分子的发现策略/方法、结构分析、功能鉴定及以活性分子的构效关系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(重点项目)1项;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1项。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、Helvetica Chimica Acta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、CSCD核心等论文20余篇
蒋彦可,副教授,博士,硕士研究生导师,中国化学学会会员,美国化学学会会员。 《Jounal of Molecular Modeling》、《Internatinal Journal of Quamtum Chemistry》、《化学学报》和《药学学报》等国内外刊物审稿人。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氢能源技术和纳米功能蚕丝材料。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(一等)1项、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(一等)1项、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项目1项、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1项,校级课题3项等。作为主研人员先后参与16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,主要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子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等。发表论文20余篇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,申请发明专利4项。
申渝,博士,副研究员,硕士生导师,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。 主要从事微生物转化过程、固液废弃物中有价值资源获取,利用生物手段开展环境污染物监测和消除等方向的研究。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,参加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、国家重大专项课题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计划,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、Water Research、Scientific Reports、Bioenergy Research、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8篇。 |